广东省科协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有关精神,依照《中国科协章程》,结合我省科协实际,编制《广东省科协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本规划主要明确广东省科协的重点任务,指导省级学会和地市科协的工作,是未来五年我省科协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
一、前言
“十一五”时期是广东省科协事业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中国科协指导下,我省各级科协组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全面推进‘三个服务、一个加强’,争当科协工作排头兵”的工作思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工作方针和“大联合、大协作、社会化、群众化”的工作方式,着力营造科协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完成了广东省信息化调研、广东省民众心理和谐评估与建设等重大项目;组织实施广东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打造了“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千会服务千村”、广东省科技进步活动月、广东科协论坛、广东省科协学术活动周、广东省丁颖科技奖等一系列活动品牌;搭建了联络维权、学术交流、宣传表彰、干事创业等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平台;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条件建设和理论建设得到不断加强;直属事业单位实现了快速发展;率先构建具有广东特色的新时期科协工作体系。科协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得到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认可,科协组织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科协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省委十届八次全会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我省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对科协组织发挥自身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更迫切的要求;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对科学生产、文明生活和提升科学素质的向往和追求,使得科协组织在普及科学知识方面承担了更繁重的任务;我省科技工作者队伍的不断壮大,科技人员的时代特征越来越明显,对科协组织为科技人员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广东具有毗邻港澳台的区位优势,为科协组织与港澳台地区的科技交流合作提供了新机遇和广阔舞台。面对机遇和挑战,必须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主动适应形势和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工作思路,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我省在新形势下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做出新贡献。
二、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式为主线,以践行科协服务宗旨、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开放服务型人民团体为目标,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积极实施增创优势战略、自主品牌战略、共建共享战略,全面推进“三个服务、一个加强”工作,推动“积极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子的试验田”和“全面履行科协职能的示范地”不断取得新成果、新发展,朝着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开放服务型人民团体的目标迈出重大步伐,努力争当推动科协事业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广东省科协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设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开放服务型人民团体。具体目标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水平明显提高;科普工作的效益明显提高;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质量明显提高;自身建设的效能明显提高。
四、基本原则
坚持党对科协工作的领导。科协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只有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把科协工作融入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之中,把科协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贯穿在科协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科协组织才能真正把广大科技工作者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科协事业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找准位置、发挥作用,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坚持践行科协服务宗旨。在新的历史时期,科协要充分发挥人民团体的重要作用,必须始终坚持“为党委、政府提交完满答卷;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完善服务;树立科协的完美形象;塑造科协工作者的完整人生”的服务宗旨。
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本。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科协组织必须把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作为根本任务,把科技工作者是否满意作为衡量科协工作的主要标准,依靠科技工作者开展活动,努力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把广大科技工作者凝聚、动员和组织起来,把他们的创造热情和创新活力凝聚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上来。
坚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一个加强”与“三个服务”的关系;二是处理好机关与直属单位、所属学会及地方科协的关系;三是处理好科协与政府、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
五、重点任务
(一)着力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水平
1.积极开展决策咨询和建言献策。
充分发挥科协优势,围绕贯彻落实广东省“十二五”规划和《广东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组织科技工作者开展专题调研、专题研讨和科学论证,为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建议。
组织科协界的政协委员,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以提案形式提出科学建议,推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做好在粤工作院士专家意见“直通车”有关工作,推动各级建立领导听取院士专家意见的直通车制度。举办各种形式专家论坛,以活动成果形式提出科学建议。推荐院士专家担任科学决策顾问,以顾问形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科学建议。探索科技工作者建言献策的新机制、新途径,努力打造决策咨询工作品牌。鼓励支持学会开展决策咨询活动,促进学术交流成果转化为决策咨询依据。
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准确了解和掌握科技工作者的思想动态、心理倾向、流动趋势、分布状况及行为模式。积极推进科技思想库建设。建立以院士专家等为主的“院士专家信息库”、以学会学科带头人为主的“学会科技人才库”、以科学普及人才为主的“科普人才库”。
2.广泛开展企业科技服务活动。
深化“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围绕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化“讲理想、比贡献”内涵,丰富活动内容,积极引导科技工作者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提供科技支撑,不断扩大这一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对“讲理想、比贡献”活动总结和表彰。
按照“整合资源、建立平台、服务企业、互惠互利”的工作思路,积极动员和组织各级学会面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开展“厂会协作”,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开发新产品、培训创新人才。开展国外专利资源应用试点工作,将发达国家的技术专利引入企业。
加强“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和“学会科技服务站”建设。按照“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技术项目为纽带,以院士、专家和专业学会为依托,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工作思路,加强“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和“学会科技服务站”建设,建立院士专家等进站服务的长效机制,促进高端人才、技术、信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十二五”期间,全省建立“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100家和“学会科技服务站”100个。
开展技术创新方法培训和知识产权巡讲。继续在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中开展技术创新方法培训和知识产权巡讲,着力培养一大批具有科学思维、掌握科学方法、熟练应用科学工具的一线创新型人才。“十二五”期间,举办技术创新方法培训100场、知识产权巡讲30场。
3.深入实施科普惠农工程。
扩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覆盖面。继续支持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辐射带动作用比较强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村科普带头人,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强化“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表彰对象示范带动作用,建立科普惠农服务站,形成“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科技服务长效机制。鼓励和引导地方设立科普惠农奖补资金,树立更多的先进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科普带头人。力争到2015年,全省受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增加到250个,所有受表彰单位和个人建立科普惠农服务站。
深化“千会服务千村”行动。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支持农村改革发展为重点,动员和组织各级学会深入农村开展科技服务,组织省市学会与农村结对服务,建立科协系统农村科技服务长效机制,促进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促进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建立科协系统农村科技服务长效机制。到2015年,全省与农村建立结对服务关系的学会1000个,推广农村先进实用技术500项。
4.推动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深入发展。
依托各级农技协、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农函大和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发挥农村科技服务团、农村科普讲师团和农村科普带头人的作用,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积极联合组织、教育、人力资源等部门开展职业技能和就业培训,提高农民经营管理能力、转移就业能力和创业发展能力。在“十二五“期间,全省科协系统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50万人次。
(二)着力提高科普工作的效益
1.优化《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工作机制。
遵循“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认真履行科协职责,做好《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做好联络服务、检查督促、监测评估等工作。积极实施《广东省“十二五”全民科学素质建设规划》。加强与牵头部门、责任单位和地方之间的联系合作,建立健全“各部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优势互补”的工作机制。开展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定期发布调查结果。
2.深入实施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
推动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积极实施青少年科技教育“五个一”工程:到2015年,构建一个适应青少年科学需求、符合现代科技教育发展规律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新体系;创建100所省级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帮扶100所山区农村中小学校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动员和组织科技专家进入1000所以上中小学校开展科技传播活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队伍。深入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五项学科奥林匹克竞赛、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普影视进校园等活动。整合校内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建立科普场馆和学校课程衔接、联动的有效机制,扩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渠道和机会。
推动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村会协作、科普文艺巡演和科技培训等活动,探索科技人员与农民互动的科技咨询服务长效机制。深化农村科普示范创建活动,到2015年,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30个、科普示范乡镇100个、科普示范村1000个,培育科技示范户10万户,实现村一级“站、栏、员”(科普宣传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宣传员)全覆盖。做好申报实施“百县百项科普示范特色专项”工作。
推动城镇劳动者和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围绕安全、健康、环保等主题,开展科教进社区、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社区科普大讲堂、全省科普巡展等活动。继续抓好职工技能竞赛、就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提高城镇居民的就业能力。开展社区科普“五个一”创建活动。到2015年,创建100个省级科普示范社区、开发1000种适合社区居民学习的科普读物、创建1000个科普志愿者社区服务站、建设10000个社区科普图书室、建设10000座社区科普画廊。
推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举办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各类科普活动,省、市、县(区)每年组织面向领导干部科普报告会3场次以上。组织倡导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读一本科普书、听一次科普讲座、参加一次科普活动”,办好“广东科普大讲堂”。推进科学素质教育内容列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等教学计划。
3.打造更多的科普活动品牌。
进一步办好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周、广东省科技进步活动月等大型科普活动,积极探索社会化科普活动模式。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着力培育一批在社会上有影响的科普活动品牌。逐步建立应急科普服务体系,开展应急科普活动。创建“一县(市、区)一品”科普特色活动。“十二五”期间,形成以大型科普活动为重点,以专题活动为辅助,以各类经常性活动为基础的科普活动新格局。
4.推动科普资源开发和共建共享。
积极动员科协系统和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科普资源的开发、集成和服务工作,搭建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加大力度为基层科协提供各类优质科普资源。加强科普资源建设规划,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科普资源开发体系。
办好广东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组织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创作,推动科普产业健康发展。加强科普资源研发能力建设,培养科普创作、展品设计、研究开发的人才队伍,完善展品研制硬件条件。
积极推动科普资源的集成共享,探索建立多方参与、协同合作的科普资源共建机制,定期公布《科普资源开发指南》,制定《科普资源资助管理办法》,支持有关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参与科普资源开发工作,建设好广东科普资源网和中国科普资源开发与集散中心华南分中心。到2015年,初步建成以科普出版物配送服务平台、广播电视节目服务平台、科普活动服务平台、展览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互联网科普服务平台等为主体的科普资源服务体系。
5.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提升能力,共享资源,优化布局,突出实效”的指导方针,推动实施科普展教资源开发工程、科普基础设施拓展工程、数字科技馆建设工程。
完善现有基础设施的科普教育功能,统筹利用现有科普基础设施资源,挖掘潜力,形成各类科普基础设施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发挥好广东科学馆在内容展示、展品设计、展览共享等方面对地方科技馆的技术支持和资源服务作用。积极推进科技馆建设特别是地(市)级专业或主题科技馆建设。做好中央补助地方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申报工作。
发展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科普教育基地。推动建立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定期向社会公众开放的科普活动制度。发挥科普类青少年教育基地在科普教育中的作用。到2015年,发展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50个、省级100个、地市级300个。
6.推进科普队伍建设。
大力发展各级各类科普志愿者协会、科普志愿者服务站、“科普报告团”、“农村科技服务团”等组织,建设科普志愿者网站,加强对科普志愿者的培训,为各类科普志愿者成长和服务提供交流平台。
依托各级学会发展服务社区和农村的科普专家队伍,与社区和农村建立定向的服务机制。建立健全在校大学生参加科普工作的组织机制,吸引离退休科技人员尤其是老专家、老教授参加科普志愿者队伍,加大专兼结合的科普人才培养。
(三)着力提高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质量
1.以增强联络维权实效关爱人才。
着力创新服务内容、服务形式和拓展服务范围,继续做好在粤工作院士、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央“千人计划”入选者等高层次科技人才的联络维权工作。
及时了解科技工作者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为他们排忧解难;制定《广东省科协维护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暂行办法》、《广东科技工作者法律服务中心处理来访接待工作细则》,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
2.以提高学术交流质量培养人才。
广泛集成学术资源,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引导学会开展不同模式、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继续办好“广东科协论坛”、“广东院士讲坛”和“广东省科协学术活动周”等品牌活动,切实提高学术交流的质量与实效。
实施重大学术活动项目资助计划,重点支持综合性、跨学科的国际、国内、区域性学术会议,以及具有原创性的学术交流活动。继续开展南粤科技创新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实施精品科技期刊工程,“十二五”期间,力争培育10种国内知名科技期刊。
积极拓展国际民间交流渠道,加强同港澳台民间科技团体的联系。继续开展省级学会对外学术交流专项资助工作;做好“粤港澳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海峡两岸四地工程师论坛”和“9+2泛珠三角区域科协与科技社团联席会议”等工作。
3.以大力表彰奖励激励人才。
配合实施《广东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注重发挥科协组织在发现、举荐、培养人才方面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积极做好相关工作。以表彰奖励优秀科技工作者为抓手,结合全国和省科协系统先进集体和个人的推荐和评选表彰,积极举荐优秀科技人才。
大力宣传广东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决心和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优秀的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来广东创业和发展。加强与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合作,大力宣传在创新科学技术和普及科学技术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开展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传活动。出版发行《南粤科技精英风采录》等系列丛书。
4.以推动创业发展造就人才。
积极组织科技专家开展科技咨询、专题调研、建言献策、“厂会协作”和“千会服务千村”等活动;组织学会积极承接政府转移或委托的科技服务项目;建设“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学会科技服务站”,为科技人员干事创业提供广阔平台。
(四)着力提高自身建设的效能
1.加强基层科协组织建设。
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支持,理顺科协的体制和机制,大力加强地方科协特别是县(市、区)科协组织建设,着力解决科协办事机构独立设置的问题,加强街道、乡镇、企业和高校科协组织建设,积极发展乡镇科普协会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十二五”期间,全省新建企业科协1000家,联络服务科技人员15万人。
建立健全各级科协代表大会、全委会、常委会等领导机构,形成科学、民主、有人民团体特色的领导决策体系。
2.推进学会创新发展。
继续开展学会创新发展试点和推广工作,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国内一流的骨干学会。健全完善学会法人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完善会员会籍管理,切实提高学会为会员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支持和引导学会开展科学普及、科技成果评价、科技人才评价和科技奖励等活动。
加强学会组织建设,扩大会员队伍,壮大学会实力。到2015年,建设100个“三A”以上等级的、“七有一满意”(即有健全的工作机构、有专职工作人员、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有一定的活动经费、有较完善的工作制度、有较强的自我发展和“三个服务”能力、有经常活动,会员满意)的现代科技社团。
3.加强队伍建设。
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管理监督机制、激励保障机制,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心系科协、竭诚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加强干部队伍的学习、锻炼和培训工作。坚持教育培训常态化的做法,按照《“十二五”期间广东省科协系统干部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对全省科协系统干部进行培训。加强省级学会工作人员的学习和培养,建立学会秘书长上岗培训制度;组织省级学会和地方科协学会的工作人员到先进省(自治区、市)学习、考察,定期组织秘书长沙龙活动。
4.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认真执行《广东省科协常委会工作规则》、《中共广东省科协党组会议制度》、《中共广东省科协党组民主生活会制度》、《广东省科协机关行政办公会议制度》,坚持重大事项、重大活动向常委会汇报的制度。
建立健全机关各项内控制度。制定活动计划安排、会务公务秩序、财务资产管理、文档保密管理等制度。
建立健全激励、约束和监督并重的制度。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为主线,以“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为载体,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广东省科协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建立健全省科协直属机关反腐倡廉的惩防体系。
5.加强条件建设。
高质量完成省科协机关计算机房设备的改造和更新工作,添置和更新机关办公设备,进一步提升机关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强化对基金会资助资金的管理工作。改善科协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
加强“广东科协网”等网络媒体的建设。把“广东科协网”打造成为发布科协系统重点工作、重大活动信息、宣传科技工作者事迹、展示科协组织整体形象的重要平台。推动地方科协网站建设均衡发展,增强网络安全技术保障能力。
完善全省各级科协组织协同办公的网络平台,推进全省科协系统的办公自动化。实现公务信息的实时公告、实时信息交流、内部公文的流转、资料信息共享。
6.加强理论建设。
做好《关于科协工作的理论研究》课题及成果应用工作,把握新时期科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总结提炼科协工作的成功经验,为做好“三个服务、一个加强”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7.加快直属单位分类改革。
按照公益目标明确、布局结构合理、机制完善、主业突出、职责清晰、发展实力大幅增强的要求,稳步推进直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力争到2015年,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成省级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和国家校企合作示范性高职院校;省青少年科技中心成为全省中小学生课外科技教育中心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之家;广东科学馆成为全省学术交流、科技会议、科技培训和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省科技咨询服务中心成为我省开展企业和农村科普的中心;广东科技报社建成“科技传播的分众媒体”,成为全国科技报系统的排头兵;省科普信息中心成为我省科普资源开发、集散和共建共享服务中心。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广东省科协“十二五”规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纲要》实施的领导、检查和督导。直属机关各单位、各部门要制订落实方案,加强配合与协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省级学会、地级以上市科协要以《规划纲要》为指导,提出本地区、本单位实施的具体方案和措施,创造性地实施《规划纲要》。
切实加强各级科协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创先争优”活动与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带头表率作用,在出色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中再立新功。
(二)贯彻落实政策法规
深入实施《科普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争取和协调有关部门,补充完善有关政策法规,为科协事业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政策环境。
(三)确保经费投入
围绕重点项目,认真编制年度项目经费预算,优先保障并切实加大重点任务经费支持力度。制定实施针对重点任务的专项计划实施方案,建立完善省财政推动示范引导的项目运行机制。积极争取中国科协有关项目经费支持。
大力开辟筹资渠道,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合作,通过承担政府部门项目委托等方式,积极争取经费支持和政策支持;鼓励社会资金投资或捐赠科协公益性事业。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制度,促进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提高素质,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有效;规范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
(四)创新工作方法
建立大联合、大协作、社会化和群众化工作方式,充分发挥科协系统的集成、互动和相互支持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分级负责制,共同推进《规划纲要》的实施。
坚持统筹规划、典型示范的工作方法,以点带面,推动《规划纲要》全面落实。注重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总结典型做法与成功经验,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加以宣传、推介。
(五)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制定考核标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考核评估办法,建立《规划纲要》实施绩效考核机制和奖励制度。对实施《规划纲要》取得显著成效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