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发《2024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 2024-04-08 出处: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网站 

       2024年3月29日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印发《2024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要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凝聚各成员单位合力,共同推动落实科学素质建设目标和任务。


2024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要点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广泛开展科学普及,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作出新贡献。

一、强化政治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重要论述的宣传阐释,加强对科技领域的思想引领,持续强化理论武装。深入研究科学素质建设在科技强国建设和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重要作用,推动科学素质建设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2.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加强理性质疑、勇于创新、求真务实、包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建设,坚定创新自信。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推动新闻媒体开设、办好科普节目栏目,提升宣传实效和影响力。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营造科研诚信良好氛围。传递科学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消除封建迷信、伪科学、极端思潮滋生土壤。

二、深入实施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夯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群众基础

3.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整合校内外资源,推进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科学教育。推动各地中小学开齐开足开好科学类课程,修订完善课程标准及教材。推进中小学校利用科技馆等科普场馆上好科学课。建设科学教育社会课堂集群,加强科学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动员有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等,面向青少年开放大科学装置、科技基础设施、重点实验室,提供线上科普服务。用好“科创筑梦”资源平台,推动“英才计划”提质扩容。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

4.实施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面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开展分类分层分模块培训。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推广普及先进实用技术。推进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打造农民科普阵地。开展科技、科普援疆援藏工作。

5.实施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深入实施《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2021—2025年)》,加强科学文化建设。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多措并举提升职工技能。推动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促进产业工人学历水平和科学素质提升。持续推进工匠学院体系建设,大力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职工技能培训。指导各地高质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重点群体就业创业能力。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入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做好“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宣传工作。广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以赛促训,提升职工技术技能水平。

6.实施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实施智慧助老行动,聚焦老年人使用智能化产品的需求和困难,依托老年大学、老年科技大学、银行网点、电信运营商网点等,组织开展银龄跨越数字鸿沟等科普培训,提升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数字化能力。针对老年人加大技术防范、预警、预防等科普宣传力度,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维护好老年人合法权益和财产安全。组织健康科普专家深入社区、农村、养老机构等开展医疗义诊、健康咨询和科普宣传,组织开展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组织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数字适老中国行”活动,推进数字技术适老化建设走深走实。

7.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落实《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依托公务员对口培训计划,开展科技自立自强等专题培训、科学思维与决策培训和科技知识培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等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举办的有关专题培训班中,加强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命科学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知识新技能培训。抓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考核评价,在公务员考录工作中注重对科学素质的测查和评价。

三、深化供给侧改革,推进高质量科普服务体系建设

8.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科技馆展教研一体化转化工程,大力扶持中小科技馆建设,深入开展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合行动,推动现代科技馆体系提质增效。落实科技馆免费开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鼓励各地各部门加强科普阵地建设,推动全国、省、市三级科普教育基地建设,遴选推介优秀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服务品牌,开展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主题活动和交流培训,推进科普教育基地平台化、社会化示范行动。

9.提高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加强对基层科普组织动员体系建设的指导和服务,充分发挥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示范作用。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提高基层科普公共服务能力。鼓励支持有条件的社区建设科普服务站(点)。发动科技工作者深入农村、社区、学校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推进基层农技协、科技小院融合发展新方式,实施“百会千县科普行动”,服务乡村振兴。

10.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面向科普专职人员、科技新闻从业人员、科学教师、科技工作者开展针对性培训,提高科普服务能力水平。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社会组织等组建科技志愿服务队。深入开展中央在京单位科普专业职称评审试点,推动各省设立科普职称评审专业,促进科普人员专业化发展。优化专业设置,鼓励高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办学能力设置科普相关专业,持续加强高校科学教育本科专业和高职专业建设,开展大学生科技社团科普行动。推进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继续实施中国科协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开展研究生科普学分制试点。

11.促进网络科普提质扩面。强化科普中国高端科普资源生产汇聚,实施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办好“典赞·科普中国”年度活动、星空讲坛等品牌活动。优化协同机制和活动模式,联合网络平台共同实施网络科普联合行动和科学辟谣联合行动,引导全网做好前沿科技、国家战略、科学人物等方面的科普解读。建好用好科普员队伍,充分发挥网宣作用。完善品牌授权机制,探索推进品牌市场化试点。强化应急科普,健全应急科普与常态化科普协同联动。

四、完善协同推进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落到实处

12.强化制度和组织保障。推动《科普法》修订和地方科普条例制(修)订工作。完善纲要办会议制度、调研制度,建立完善纲要办成员单位协同机制,深化纲要办成员单位间交流合作,开展跨行业跨领域合作。组织开展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评比表彰工作。依托全国科普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强科普标准建设。

13.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发动各地各部门结合自身特点和工作实际,引导所属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依托已有设施和资源打造科普教育基地,从经费投入、科研评价、职称评聘等方面支持科技工作者参与科学素质建设。加强中国公众科学素质促进联合体建设,鼓励各地建立科普联合会、科普联合体、科技场馆联盟等科普社会组织。开展国际科技人文交流,推动成立世界公众科学素质组织。

14.加强监测评估机制。优化公民科学素质监测评估体系,建立完善科学素质测评分类分级标准。加强科普统计工作,开展公民科学素质调查、青少年科学素养调查和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