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中山“最美科技工作者”⑤ | 陈志强:站在临床医生身后的“英雄”
他是不拿手术刀的白衣“战士”,他长期致力于病理学技术研究,是为临床医生提供精准检验结果的“幕后英雄”。作为2023年中山“最美科技工作者”在卫生系统的唯一获得者,中山市博爱医院技术组长、主任技师陈志强说:“获得这一荣誉,是组织对我个人、科室和单位的认可,未来我们医院的科研团队将更加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陈志强(右一)为病理检验做准备。记者 冯明旻 摄
每天与病理标本打交道
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染色、封片……每一份病理标本都必须严格操作规程,经历繁琐的检测程序,2-3天后出诊断结果。“当然,如果术中冰冻切片(病人正在手术),那我们需要30分钟内出具病理诊断报告。”5月29日下午,在中山市博爱医院病理科,陈志强指着一旁的病理检测设备告诉记者。
每天与各种病理组织标本打交道,熟练掌握技术设备的工作原理、性能和保养维护要点。熟练指导和解决各项技术工作、技术设备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这就是陈志强和科室其他同事的工作日常。作为一家公立三甲医院,博爱医院每天要接收300-500个蜡块标本,涉及100多个病人。
据介绍,病理技术是病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病理学研究中的方法学,是病理诊断的基础。包括常规病理、细胞学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特殊染色、分子诊断技术等。“这是一份病理标本的常规石蜡切片,是病理技术里面最重要最基础的技术,它对切片的要求很高,切片必须做到2-3微米的厚度,很薄,是普通A4纸的1/50。”陈志强戴上医护手套,熟练地操作起石蜡切片机对病理组织进行切片。他解释道:“只有这么薄才能在显微镜下完整地展示细胞结构,进而对病理组织的良恶性和组织来源等作出正确的判断。”
陈志强长期致力于病理学技术研究。记者 冯明旻 摄
“陈志强专业基础扎实,工作非常认真,喜欢钻研业务知识,总结实践经验,科研态度十分端正。下班后他还经常留在科室做实验、做科研,工作作风十分严谨。”陈志强所在科室的主任米贤军教授说:“陈志强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比如他发现普通冻台冻蜡块耗时较长后,提出制作冰水混合物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科研路上的有心人
做科研需要灵感,更需要做个有心人。
2018年,陈志强的小孩因为咳嗽,在儿科做雾化。“此情此景,他立刻想到了病理科在寒冷干燥的冬季进行组织切片时,容易产生静电,导致切出的组织切片易出现粘连、褶皱甚至断裂等情况,严重影响组织切片的质量,进而影响病理诊断结果的准确性。”陈志强说:“我当时就在思考,能不能通过给我们的石蜡切片机也做一下‘雾化’,以达到消除静电的效果?”说干就干,他们团队自己画图纸、做方案,不久后其所在团队的“防静电病理组织切片机”国家发明专利就获得了授权。
从2004年至今,陈志强已经在病理科一线工作岗位上奋斗了19年。工作期间,陈志强以项目负责人身份主持和完成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立项3项、广东省中医药局中医药科研项目立项2项、中山市社会公益科技研究专项立项2项、中山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医学科研立项4项。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北大核心期刊学术论文11篇(Medline收录6篇)、科技核心期刊论文7篇。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6项,其中3项成功实现了转化,解决了病理学诸多疑难问题。
“未来,我们也希望与时俱进,紧跟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积极拓展液态活检技术和分子病理学技术。这是病理学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争取把传统的有创性的组织活检病理方式转化为抽血为主无创性的检测方式。今后,我们也会继续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开展科研合作,进一步拓展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患者,造福社会。”陈志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