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卓出席2021大湾区工程师论坛
12月5日,2021大湾区工程师论坛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成功举办。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玉卓,副省长王曦,澳门特区政府经济财政司司长、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委会主任李伟农,国务院港澳办交流司司长吴炜,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局长黄伟纶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进展主持开幕式。
张玉卓指出,工程科技改变世界,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工程师承担着推动工程科技创新、促进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制度创新和先行先试的新时代改革前沿阵地。推动大湾区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要靠广大工程师砥砺创新创造,促进民心相通,要靠工程师架设沟通交流桥梁。内地和港澳工程师要携起手来,扩大开放、增进信任、深化合作。一是推动工程科技创新,坚持“四个面向”,推动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促进重要工程科技领域跨越发展。二是壮大工程师队伍,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恪守科技和工程伦理规范,不断提升工程师应对全球挑战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知识与能力,不断提升把握工程前沿领航技术和专业技能,不断增进跨专业、跨领域、跨国界的协同合作能力,锻造新时代卓越工程师队伍。三是拓展工程开放合作,促进内地与港澳、中国与国际工程界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更高水平的创新合作,促进工程能力、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增进对国际工程界的开放、信任、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工程界的智慧力量。
王曦表示,广大工程师在工程技术创新、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了核心骨干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广东将继续抢抓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以“湾区通”工程为抓手,加大力度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工程师职称互认、执业资格互认和备案执业,加强工程技术领域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水平评价,积极探索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工程师人才资源共建共治共享模式,进一步凝聚和壮大大湾区工程技术力量。
李伟农表示,大力促进粤港澳三地建筑规则在横琴衔接,积极为港澳建筑、规划、设计等领域专业人才和建筑类企业在横琴提供服务,创造更便利条件。继续推动衔接内地与港澳相关法律法规,鼓励更多港澳企业参与横琴建设工程活动。
吴炜表示,大湾区工程师论坛的举办是近年来内地与港澳在工程技术领域交流合作的一件盛事,有利于粤港澳三地工程技术界的深度融合发展,一方面可以巩固和提升港澳的竞争优势,为两个特区的长远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另一方面可以将港澳的优质高等教育和科研资源为国家所用,以港澳所长服务国家所需,同时为大湾区国际创科中心的建设搭建新的平台。国务院港澳办支持论坛的举办,并将和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一道,继续为大湾区人才的便捷流动和科研生产要素的便捷流通创造条件,进一步推动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
黄伟纶表示,香港的工程师具备国际的视野,香港的工程标准也与世界最高标准接轨。通过彼此合作,持续推动粤港两地工程师资格互认,进一步促进工程技术人员的跨区域流动,为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能量。
作为论坛重要成果,在开幕式上,张玉卓和香港工程师学会会长钟国辉分别代表中国科协与香港工程师学会续签合作协议,钟国辉和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李建设分别代表香港工程师学会与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签署电气工程师资格互认协议。
在主旨报告环节,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龚克作《工程促进可持续发展——大湾区要先行示范》主题报告,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作《跨越伶仃洋的国之重器》主题报告,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作《科技创新赋能可持续发展——澳门大学的科创体系与人才培养之路》主题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滕锦光作《香港工程科技在大湾区建设中的角色》主题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省科协主席、省工程师学会会长陈勇主持。
2021大湾区工程师论坛以“聚工程菁英 助湾区发展”为主题,由中国科协、广东省人民政府、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作为指导单位,中国工程师联合体主办,省科协、中国科协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及内地、港澳35家工程科技领域机构参与承办、联合承办、协办。论坛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形式,由1个主论坛+2个分论坛+1个座谈会组成,内容涉及工程支持可持续发展、大湾区工程技术界创新融合发展、工程领域科技成果转化、青年工程师职业规划与大湾区发展、粤港澳三地工程标准差异探讨、青年工程师培养与人才流动等6个方面。主会场设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香港理工大学设置分会场,线上同步直播。
中国科协机关有关部门、相关直属单位负责人,广东省相关省直部门负责人,工程科技领域相关全国学会、知名企业等中国工程师联合体成员单位,北京、天津、重庆、江苏、江西、安徽、广西等省(区、市)科协,以及内地和港澳工程领域科技社团、企业负责人和工程师代表,共约50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