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群“睡”琥珀,一觉7200万年
发布时间: 2018-08-15 出处: 科技日报
记者14日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团队在缅甸中部马圭省提林地区发现了一个新琥珀生物群——提林琥珀生物群(距今约7200万年),为了解缅甸地质、现代亚洲热带雨林的形成、蚂蚁的演化等提供了新证据。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通讯》。
近十年来,缅甸琥珀中发现了丰富多样的动植物化石。先前发现的缅甸琥珀绝大多数产自缅甸北部克钦地区,又被称为“克钦琥珀”,其地质时代为白垩纪中期(9900万年前)。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郑大燃博士、王博研究员团队与香港大学和英国、法国印度等国的科研人员合作,经过实地调研,发现提林琥珀保存在煤矸石中,其上覆盖有一层凝灰岩。通过年代学测试,确认提林琥珀的时代要比克钦琥珀年轻至少2700万年。
提林琥珀多为透明到半透明,以红、黄色为主,琥珀原石尺寸很少超过10厘米。研究团队从琥珀原石中发现大量节肢动物和植物内含物,且以昆虫化石为主。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7枚现生亚科蚂蚁化石,表明蚂蚁由干部类群向冠部类群转变在坎潘期最晚期已经开始,进一步支持了热带地区是蚂蚁多样性的摇篮这一假说。
从白垩纪坎潘期早期(8000万年前)到始新世早期(5600万年前),昆虫化石的记录存在一个2400万年的断层,提林琥珀生物群的发现填补了这一空白。它代表目前已知中生代最晚期的昆虫群,反映了白垩纪中期到晚期热带生物群的转变,为恢复晚白垩世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提供了一个珍贵的窗口。
上一条:银河系可观测半径增至10万光年